
这一本小书不长,是吴晓波先生的 荡系列企业史 中的一部,与这本书同一系列的有:
浩荡两千年
跌荡一百年
激荡三十年
激荡十年
所以我在标签中打上了 荡系列企业史
吴晓波先生用自己平铺直叙的语言,把中国历史中历代的工商业的从业者群像一一绘制,像一个爱讲故事的智者,也像一位陪伴着阅读时光的老师。
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有:
从文物的角度,看文物那个年代的工商业,吴晓波举了青铜时代铸造巨鼎的故事,从前看各种书中出现「巨鼎」总觉得这个不就是往模具里浇烧融化的金属水就可以制成的,丝毫没有觉得这个制造的过程的困难以及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在青铜时代就有如此先进高超的冶金以及铸造技术,着实让我对老祖先的组织、制造、冶炼水平有了深刻的认识,算是补足了我看文物的一个维度即:从制造难度看文物。
从秦商鞅变法,看到了那时统治者对于底层民众的统治理念:民贫、民愚、民弱、民怯,而经过了这样统治理念驯化出的底层民众,对其施加重刑或者重赏即可让他们从愚蠢贫穷的小民变成勇敢凶猛的战士,可能这就是秦灭六国的战斗力来源吧。
讲到宋朝,说王安石,一个真正能够做到为国为民的人,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人们会对他们的做事方法与方向上会说出自己的异见,但对这个人的操守与才华上,一定是从内心而来的钦佩。
讲到明朝清朝,说闭门成市的国家,技术的进步并不能让其开放。粮食充沛可以养活全体国民,市场足够大可以让工商生产满足市场供求,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后,这样的国家反而会更加固步自封,可能这就是导致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吧
讲到晚清的大贾,如何靠着和清政府的交易完成自己的商业目标,又在不断的交易中完全沦为了经商机器,最后在强敌的大炮下做出出卖国家的事情,为商者,心中若无国家,再多的财富无非是压在身体上的一土而已!
期待下次阅读跌荡一百年